記者蔡佳坊/嘉義報導
嘉義縣政府導入AI智慧捕犬系統,在義竹鄉光電熱區試辦一周,透過一條龍作業模式,捕捉到八成以上流浪犬,並進行絕育、醫療與後續安置;而針對餵養與棄養行為,同步開發「人車牌辨識系統」,提升違規查處效率,為全台遊蕩貓犬管理樹立新典範。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與雲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陳靜茹教授團隊合作,運用AIoT智慧聯網感測系統,改良巨型捕犬圍籬並結合無人機,研發出「地空AI智能捕犬系統」。去年該系統應用在布袋觀光熱區,成功解決當地困擾已久的犬隻追車咬人及環境衛生髒亂等問題。今年更升級開發出「犬隻動態即時辨識與警示系統」,實現自動化精準捕捉,成效顯著。
▲相關單位視察AI智慧捕犬系統成效。(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團隊透過無人機空拍、AI影像分析與民眾通報資料,系統可建立狗群活動熱點,規劃圍籬設置地與數量,依據地形與需求調整,搭配後續專業團隊執行控制,提供高效、人道、可複製的流浪動物管理解決方案,有效改善地方犬貓亂象。
嘉畜所指出,為因應犬貓零安樂政策與棄養問題,縣府已成立動物保護管制隊、獸醫師醫療團與動保稽查員三大專業團隊,六年來已為近四萬隻犬貓完成絕育;累計裁罰超過120件,總金額近400萬元;去年更以2,827隻捕犬量,佔全國21%,居全國之冠。
嘉畜所表示,捕捉後的犬隻將依性情進行分流,兇猛犬隻由縣內動物保護教育園區收容,性情穩定者則送往「浪浪就業服務站」培訓為工作犬或療癒犬,真正落實人道動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