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傳媒、記者爆料網 金東天/高雄報導】
「全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三元能源,昨(14)日凌晨5時許傳出火警,警消獲報到場,發現有黑煙竄出,佈線搶救時,火場突然發生爆炸,導致12名員工、3名消防員受傷送醫。事實上,三元能源去年中才剛獲得綠建築認證,一年後發生火警,竟然無法及時控制、撲滅,內部的相關設備被質疑是否有問題、沒做好,火災成了另類照妖鏡。
三元能源在去年,榮獲美國 LEED 及台灣 EEWH 綠建築雙金認證,同時也是全台灣首座獲綠建築的高階鋰電池廠,未料一年後發生火警,造成小港人整整一天都在惡臭下度過,
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獲悉消息後,緊急返台並到場,張安平坦言,儘管三元廠區採用自動化高密度感測監控、佈署在這次起火的化成區就有超過332,800顆溫度感測器及17,400個煙霧感測器與多階段防災應變設計,但在本次事件中,很明顯系統運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緊急返台,坦言廠內設備未達預期效果。(圖/台泥提供)
張安平指出,第一時間系統即啟動「異常定位與隔離」程序,當RT(Real-Time)偵測系統發現煙霧時,自動化搬運設備「天車」立刻出動,將起火疑慮的Tray(載盤)自生產線上取出,並在移送途中同步釋放CO₂氣體進行初步抑制,最後將該Tray送至指定消防庫位。
接著進入第二階段「氣體抑制」。Tray送達庫位後,系統應再次確認是否有異常煙霧,並釋放濃縮泡沫液體覆蓋起火源。不過廠方坦言,感測器可能出現延遲或未即時觸發,導致此一關鍵階段未能順利啟動。
火勢未受控制進入第三階段「泡沫抑燃」,依照原設計,當系統偵測到高溫或煙霧指數升高,應自動啟動泡沫抑燃機制。然而火勢在短時間內蔓延至備援電源與發電機,導致部分自動化及備用系統癱瘓,影響整體壓制成效。
最終,當火勢引發管線熔毀、系統感知溫度無法降低時,應進入「灑水降溫」階段,由灑水頭全面啟動滅火,但由於先前備援系統已失效,連帶使這最後一道防線也未能發揮作用,釀成更嚴重的損害。
張安平強調,公司已經成立專案調查小組,現在最重要的是現場降溫後,回廠區找出電腦及監視設備檢視所有資料,全面回溯所有相關設備的運作記錄與設計設定,務必找出本次事件中系統反應與現場狀況的落差。
張安平指出,「這當中究竟是管理問題、人為操作問題,還是機器設備本身存在缺陷,我們將會徹查,並針對問題源頭採取果斷措施甚至是法律行動。對內,我們將進行最嚴格的咎責。 如果調查有任何管理疏失或人員責任,都將依照公司規章進行處理,絕不寬貸」。
張安平說,「對外,我們也將追究廠商應負的責任,特別是提供三元廠製程設備的是世界知名大廠,他們在電池生產設備領域應具備豐富經驗。我們將深入調查其設備是否存在功能瑕疵或設計缺陷,並立即採取法律行動,要求他們負起應有的賠償與改進責任」。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賴傳媒、記者爆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