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副署長簡慧貞應邀闡述淨零共利的核心理念與推動重點。(圖∕花蓮縣環保局提供 )

地方中心∕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淨零共利」政策,致力於打造永續宜居的綠色城市。為提升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花蓮縣環保局日前舉辦教育訓練課程,邀請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副署長簡慧貞闡述淨零共利的核心理念與推動重點,為縣府未來推動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副署長簡慧貞闡述淨零共利的核心理念。(圖/花蓮縣環保局提供)

此次課程旨在協助執行人員全面了解政策方向與實務操作方式,透過持續推動淨零排放與共利政策,花蓮縣將在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的同時,實現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社會福祉的多重共贏,朝向永續城市願景穩健前行。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縣政府響應中央「2050淨零排放」政策,於2020年訂下2025年超越全國減碳112萬噸之目標,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截至2024年已減碳145萬噸提前達標,未來將持續促進經濟與環境共好,於2027年達到減碳224萬噸,將花蓮打造成全國永續城市的典範,讓花蓮成為兼具觀光魅力與永續發展的低碳城市。

簡慧貞提醒花蓮縣環保局同仁,身為環保人應要注意的議題,就是要共創永續的價值,在滿足這世代的同時,不影響下一代的發展。而永續發展影響最大就是氣侯變遷,近年來全球因氣侯異常造成環境的破壞,引發嚴重災情等,大家才察覺《明天過後》電影的情境是真的會發生。氣侯變遷會讓地球的資源和能源的分配都產生問題,由源頭開始減碳,注意能源、產業、生活轉型與社會轉型共創淨零共利相對重要。

在淨零推動上不是不排放,而是維持一個不成長的排放量水準。但這個排放量是要先減再維持,並不是現在多少就維持多少,而先減的目的就是讓地球的增溫不會超過1.5度,為此環境部於2022年開始推動淨零綠生活,發佈了淨零路徑,制定了12項關鍵策略,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促進能源轉型、產業升級、綠色生活,以及提升整體社會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