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信維/桃園報導
每年夏季二級保育鳥類小燕鷗,都會從數千公里遠的澳洲,飛來桃園繁殖下一代,桃園市野鳥學會每年都會進行海岸線小燕鷗同步普查,今年發現繁殖熱點有擴散的現象。
頂著大太陽,一群人拿著望遠鏡,看著遠方議論紛紛,原來這塊位在觀塘工業港管制區內的沙灘,正是桃園沿海小燕鷗最密集的棲地,每年桃園市野鳥學會都會進行桃園海岸線從北界到南界的同步調查,以確定來到桃園的小燕鷗數量。
同步調查在5、6月各進行一次,5月份小燕鷗會比較密集聚在一起,到6月份的活動範圍就擴大了。
棲地上的小燕鷗活動力完全不受炎熱的大太陽影響,尤其是在滾燙的沙地上還能在巢位上孵蛋,讓來觀察的義工印象深刻,而接下來這批義工將肩負大湳森林公園自然生態教育基地,第三季小燕鷗主題的解說教育推廣。
今年小燕鷗的普查成鳥、幼鳥、巢位數都比去年多,但去年巢位都集中在觀塘工業港的沙灘,但今年有巢位的棲地多了竹圍、永安漁港等4個地區,鳥會推斷有可能是去年繁殖季末期遇上連續大雨及滿潮淹沒26巢的經驗,讓小燕鷗在今年築巢有向外擴的現象,活動範圍也幾乎擴及整個桃園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