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一天,背後有多少人在守護嗎?

你知道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22年的報告指出,全球護理人力短缺超過600萬人,這個數字仍在逐年攀升(註1)。在高齡化與疫情交織的時代,誰來守護我們的健康?這不是未來式,而是進行式。

每年的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這一天的誕生,不是為了慶祝,而是為了紀念——一位在戰地提著燈穿梭病床間的女子。她的名字是佛羅倫斯·南丁格爾,一位將「照護」從本能提升為專業的女性(註2)。

她用雙手,翻轉了醫療系統對護理的理解;她用一盞燈,照亮了人類文明的另一面溫柔。今天,我們帶你一起走進這段歷史的光源,重新理解——什麼是護理?又為什麼要有這樣的一天?

📖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tate of the World’s Nursing 2022: Investing in Education, Jobs and Leadership. Geneva: WHO; 2022.
  2. Turkowski Y, Turkowski V. 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 The Founder of Modern Nursing. Cureus. 2024;16(8):e66192.

國際護士節由來的感人初衷

你知道為什麼每年的 5 月 12 日被定為「國際護士節」嗎?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一位在戰火中提燈守護病患的女性——佛羅倫斯·南丁格爾。她就像黑夜中的一束燈光,在19世紀的克里米亞戰爭裡穿梭戰地醫院,用雙手和堅定意志,重建了當時混亂的醫療體系(註1)。這份溫柔卻堅毅的力量,成為護理精神的原點,也奠定了這個節日的核心意義。

南丁格爾在《護理筆記》中曾寫道:「護理的任務,是協助人們善用自然法則恢復健康。」這句話,就像一碗溫補湯,不燥不烈,但日日滋養著照護與被照護的人。她強調的不只是技術,而是一種深層的陪伴與尊重(註2)。直到今天,許多護士仍秉持這種信念,默默守護每一個病床、每一位生命的轉捩點。

別小看這一天的存在。國際護士節不只是對一段歷史的回顧,而是提醒我們:「照顧」不是本能,而是一種需要被看見與支持的專業。

一封寫給南丁格爾的信:今天的我們還記得妳嗎?

親愛的南丁格爾女士:
如果妳還在世,會怎麼看待今天的我們?在高壓的醫療體系中,許多護士依然用超時的班表守住病房的秩序,用笑容撐起病患的安心。雖然沒有提燈,卻有無數雙手,在黑夜裡輕撫焦慮的心。那盞屬於妳的燈,如今變成一種信念,一種被每位護理人員默默傳承的光。

現代護理,不再只是處理傷口或遞藥水,更承擔著心理照護、病情教育與健康管理的角色。根據2021年《The Lancet》期刊報導,護理專業正逐步跨入「跨域健康協作」的新階段,擔任橋樑與溝通者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註3)。
而這份照顧人的工作,依然不被充分理解、不被合理補償。

但我們沒忘記妳。我們仍然記得:護理,不只是職業,而是一種生命的溫柔回應。願妳的精神,繼續在每一個白班與夜班中,被點亮,被實踐。

真實故事:平凡中的偉大,護士們的日常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護士——總是記得你不喜歡抽左手靜脈,總是用最溫柔的語氣解釋手術前的準備?對你來說,或許只是短暫的住院經驗;對他們而言,卻是每天都要傾注全力的生活。

在COVID-19疫情期間,一項針對台灣醫療人員的調查指出,超過68%的護理人員曾經歷嚴重的工作疲憊與情緒耗竭(註4)。然而,面對高壓與風險,他們依然選擇站在第一線,用不被看見的專業與情感勞動,守住病患的希望。

如果說醫生像主廚負責烹調菜餚,那麼護士就是把每道菜端上桌、確保溫度與順序的貼心人。沒有華麗的擺盤,卻總能讓人吃得安心。這些看似平凡的細節,正是一位護理人偉大的日常縮影。

別忘了,那些你以為理所當然的照顧,背後藏著多少堅持與愛。

讓我們一起說聲謝謝:國際護士節的現代意義

國際護士節,不該只是醫院內部的小小慶典,更該成為全社會共同感謝與反思的時刻。你上一次向護理人員說「謝謝」是什麼時候?或許是在急診室,或許是在照顧年邁父母的長照機構裡,那些總是默默完成工作的身影,值得我們用行動來回應。

根據2022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護理人力依然短缺超過600萬人,而亞洲地區的高齡化更加劇了照護需求(註5)。這不只是人力問題,而是關於「誰來照顧我們」的深層提問。國際護士節的存在,不只是紀念,更是一種提醒——當我們期待被照顧時,也要記得尊重與支持那些照顧者。

你可以怎麼做?送上一張卡片、公開感謝、支持護理改革倡議,甚至只是一句「你辛苦了」,都能點亮那盞來自南丁格爾的光。

一句謝謝,讓守護更有力量

你還記得那次在病床邊,被護士輕聲安慰的瞬間嗎?也許是幫你翻身的手,也許是凌晨三點一杯溫水的溫度。這些微小的動作,沒有掌聲,也沒有獎牌,但卻實實在在地撐起了無數人的希望。

國際護士節,並不是專屬醫療圈的節日,它是屬於每一位曾被守護、曾感受溫柔的我們。這一天,是為了提醒大家:有人始終站在我們身邊,為了健康,日夜不眠。

今天,就讓我們做一件簡單卻溫暖的事——向一位護士說聲謝謝。可以是一張卡片、一則訊息,或只是一句誠懇的致意。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這一句話,可能正是他們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

對比面向 護理工作真實樣貌 社會普遍印象
專業角色 病情觀察、健康教育、心理照護、跨科協作 打針、換藥、協助醫師指令執行
情緒勞動 長期面對壓力、患者情緒轉嫁、自我調節 認為他們理應「有耐性」、「不能出錯」
工作時數 輪班制、夜班頻繁、常有加班與緊急狀況 覺得工作時間與其他上班族相同
社會支持 通常未被視為決策者,待遇與工作負擔不成正比 常被忽略其專業判斷與職業壓力
日常故事 每天面對生命無常與人性考驗,需高度共情與穩定度 被視為「平凡工作」、無故事性

🧾 常見問題與回覆 FAQ

問題1:國際護士節為什麼選在5月12日?

回覆:
5月12日是佛羅倫斯·南丁格爾的生日,她是現代護理的創始人。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她以提燈巡視病患聞名,象徵守護生命的光。國際護士節正是為了紀念她對護理制度與醫療人權的深遠貢獻,提醒我們尊重每一位照護者的付出。

問題2:護士的工作不就是照醫生的指示嗎?為什麼需要被特別表揚?

回覆:
這是一個常見誤解。護理人員不僅執行醫囑,更是病患情況的第一觀察者。他們需進行病情評估、心理安撫、健康教育、跨科溝通等任務,與醫師並肩守護病患的每個環節。他們的專業與情緒勞動,絕對值得尊重與肯定。

問題3:除了醫院,護士還有其他工作場域嗎?

回覆:
當然有。現代護理角色已拓展至社區、學校、安養機構、職場健康管理、甚至居家照護領域。許多護理師扮演的是預防醫學的重要角色,就像中醫「未病先防」的理念,協助民眾在生病前就做好健康管理。

問題4:我不是醫護人員,有需要知道國際護士節嗎?

回覆:
有的,因為我們每個人一生中幾乎都會與護理人員接觸。了解這一天的意義,不只是紀念歷史,也是對「照顧」這件事的重新認識與尊重。甚至你可以透過一句感謝、一則留言或分享行動,一起參與這份溫柔的傳承。

問題5:我可以為護士朋友做些什麼來表達心意?

回覆:
行動不必很大,重點是誠意。例如:送上一張親筆卡片、留言鼓勵、為他們準備一杯暖茶,或參與社群倡議標記「#謝謝你護士」等活動。這些小事,都是溫暖他們心靈的最好禮物。

📖 參考文獻:

  1. Turkowski Y, Turkowski V. 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 The Founder of Modern Nursing. Cureus. 2024;16(8):e66192. https://doi.org/10.7759/cureus.66192
  2. Florence Nightingale bicentennial: Her contributions to nursing and public health. Med Pharm Rep. 2020;93(4):387–390. https://doi.org/10.15386/mpr-1799
  3. Buchan J, Catton H. Nursing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beyond: Protecting, saving, supporting and honoring nurses. The Lancet. 2021;397(10285):P347–P349.
  4. Chou FH, Li SH, et al. The impact of COVID-19 pandemic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nurse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18(5):2165.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tate of the World’s Nursing 2022: Investing in Education, Jobs and Leadership. Geneva: WHO; 2022.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文章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