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看毛孩吃藥,我更喜歡看毛孩吃飯。

我是獸醫咪咪子,一個每天努力不讓毛孩走到「吃藥那一步」的獸醫師。因為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在牠們還沒發病的時候,就把身體養好、免疫顧好、環境顧好,也許,那些反覆抓癢、掉毛、紅腫、異味的日子,就可以少一點。這篇文章,寫給正在為狗狗皮膚問題感到無力、疑惑,甚至有點焦慮的你。

狗狗的皮膚問題,真的比你想像的還多、還複雜。但也不是無解,只要你願意花一點時間認識牠們的「皮膚語言」,我們就能一起找到讓牠們舒服、漂亮、健健康康的小路徑。

狗狗的皮膚好不好,其實牽動整個免疫與情緒系統

毛爸媽常問我:「狗狗最近很愛抓耳朵,是不是又感染了?」、「牠舔腳舔到紅紅的,是不是過敏?」、「我家狗狗身上味道變得好重,是不是皮膚病?」

這些問題背後,都指向一個核心——皮膚屏障出了狀況。

狗狗的皮膚是牠們身體的最大器官,負責阻擋細菌、黴菌、外來刺激,同時也和牠們的情緒息息相關。當牠皮膚癢癢不舒服時,整天抓抓抓、不想互動、甚至情緒變差,也就不足為奇。

狗狗最常見的皮膚狀況有哪些?

讓我們快速認識一下診間裡最常出現的皮膚症狀與可能成因:

症狀
可能原因
抓癢、搔抓不止
濕疹、黴菌或細菌感染、寄生蟲(跳蚤/壁蝨)、食物過敏、接觸性過敏、異位性皮膚炎
局部脫毛 異位性皮膚炎、壓力舔咬、賀爾蒙失衡
紅疹、皮膚發炎 濕氣、洗劑不當、黴菌或細菌感染
身體有異味 酵母菌感染、皮脂腺分泌異常
毛髮乾燥、無光澤 營養不均衡、脂肪酸缺乏、年齡老化

皮膚問題不只是表面的事,背後藏著更深的訊號

有些毛孩長期皮膚問題反覆發作,擦藥當下有用,停藥後又復發。這種情況常常是免疫系統與營養基礎沒打穩,外加環境因素影響,比如潮濕氣候、清潔用品殘留、甚至壓力與情緒都可能影響皮膚狀況。

身為獸醫,我很常說一句話:皮膚是毛孩免疫力的鏡子。

三個方向幫毛孩穩定皮膚狀況

以下是我最常和飼主分享的「三管齊下」皮膚照護策略:

一、從內而外的營養支持

  • 補充Omega-3 脂肪酸(魚油):幫助減緩發炎、強化皮膚屏障、讓毛髮更亮。
  • 補充鋅、維生素E、B群:加速皮膚修復、減少搔癢與油膩問題。
  • 建議選擇添加上述成分的皮膚保健品,市面上也有好吃的「軟嚼錠」型態,方便餵食。

咪咪子叮嚀: 每種營養素都有建議攝取量,千萬不要「補過頭」,會讓皮膚問題更複雜!

二、環境與清潔管理

  • 洗澡頻率建議2~4週一次,使用無皂鹼、低敏感性的寵物專用洗劑。
  • 洗後務必吹乾,尤其是腳縫、腋下、尾根等潮濕部位。
  • 寵物床墊與環境也要定期清潔、除濕,減少塵蟎和黴菌滋生。

三、針對過敏或體質問題尋求獸醫協助

  • 異位性皮膚炎、食物過敏、跳蚤過敏等,需經由獸醫診斷處方。
  • 有些狗狗需要進一步做過敏原檢測或排除飲食法來找出元凶。
  • 若有嚴重皮膚感染,請勿自行塗抹人類藥膏,應儘速就醫。

狗狗皮膚不好,狗生是黑白的。皮膚好,整個狗生都不一樣!

皮膚是牠們感知世界的重要介面,也與社交、自信與情緒息息相關。當毛孩因為不癢了、沒味道了、毛髮柔順亮麗、被摸起來舒服時,牠們的眼神都會變得不一樣,像是在說:

「謝謝你照顧我,我現在好舒服。」

這,就是我每天被諮詢時最想看到的畫面!

小提醒:保健品不是萬靈丹,但它是你我共同努力的一部分

別指望一顆膠囊或一份營養品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當你搭配正確的清潔、營養、醫療照護,保健品就是你毛孩皮膚健康路上的強力盟友!

給毛爸媽的一句話

別小看一點點的搔癢,那是毛孩微小但真實的求救訊號。從一口魚油開始,從一場正確的洗澡開始,讓我們陪牠走過每一段皮膚的風暴,直到牠能安心入睡、不再一直抓抓抓。你照顧的不只是毛髮亮亮的外表,還有一顆被疼愛的靈魂。

黃淑婉 獸醫師

IG:@vivimimi087029 獸醫咪咪子

現任寵物保健食品品牌行銷顧問/專注於寵物營養與照護推廣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dog-itching-skin-problems-mimiko-vet/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飼主衛教參考,無法取代獸醫師的臨床診療與個別處方建議。如毛孩出現嚴重皮膚症狀或持續惡化,請儘速就診由專業獸醫師評估與處理。

文章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