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利豆乾
德利豆乾就是懷念故鄉母親的味道。圖/德利豆乾
德利豆乾
篳路藍縷草創初年的德利豆乾。圖/ 德利豆乾

美食智庫 費奇/ 食玩藝術LIFESTYLE 總編輯、圖片提供/ 德利豆乾

老生常談做人媳婦就知道理。事實上,不僅是女人知進退,所有人都應學會豆腐精神,心要柔軟、人要謙卑。花蓮德利豆乾創辦人廖金火就是抱持著做人做事就像滷豆乾哲學,滷得徹底,才顯珍味。這塊百年傳承老品牌也是我個人情有獨鍾的滋味,因為它帶著故鄉濃郁的母親大人味道,叫人永遠難以忘懷。

德利豆乾
德利豆乾廖樹根夫婦胼手砥足撐起半邊天。圖/ 德利豆乾

九十八年前德利豆腐店的開山祖師廖金火,早在日據大正十四年(1925年) 時期現在的蘇花公路當時還僅能步行的「東海徒步道」。開山袓師便從台北新店歷經艱辛的遷移到花蓮,跟著遠房親戚學做豆腐,清晨雞啼即起,忍受著蒸氣高溫捲起衣袖做豆腐,再挑著扁擔豆腐沿街叫賣。他克勤克儉,期勉子孫「德可潤身、利足健民 」因而命名德利豆乾。

德利豆乾
德利豆乾顆顆飽滿黃豆進口自加拿大,保持品質穩定。圖/ 德利豆乾

德利豆腐的精神代代相傳,從第二代廖樹根、第三代廖文雄、第四代是現任負責人廖堯宇推陳出新,從豆腐、紫蘇梅、白梅到調味豆乾,各有特色。四代傳人廖家媳婦姵吟堅守著起家厝大禹街市場內老工廠依舊保存完好前人心血結晶的生財工具。回溯六十年前阿祖的豆腐豆乾工廠羅列有致的竹籠子、不鏽鋼的大深鍋,以及裁切豆腐的老機器。意味悠長的把記憶帶到阿祖那個辛苦的年代,黃豆在水泥地下渠道浸泡、豆乾躺在竹籠裡曝曬,一鍋接著一鍋的炒拌、老滷水浸泡、靜置,日以繼夜從未停歇,就是不能忘本。

德利豆乾
德利豆乾不忘本仍保留傳統的切豆腐老機器。圖/ 費奇 攝
德利豆乾
德利豆乾早年的浸泡黃豆用地下渠道活水浸洗。圖/ 費奇 攝

德利豆腐店也與慈濟功德會的因緣甚深,廖家第二代的老板娘吳玉鳳是慈濟功德會編號「○○○四」的會員。民國五十二年間,證嚴上人在普明寺掛單時,吳玉鳳被上人弘法利生的精神所感召,每天清晨三點,搭乘計程車從花蓮市到秀林鄉普明寺參加早課,當時還沒有靜思精舍,到佳民村都是石頭路,吳玉鳳走到普明寺時,天還沒亮,開始準備課誦。廖文雄從媽媽那學會做豆腐後深深體會,做人就是要跟細皮嫩肉的豆腐學習,心一定要柔軟;做事情就得跟滷豆乾看齊,一定要滷得徹底,才能真入味。

德利豆乾
德利冷藏豆乾保留創辦人的懷舊滋味。圖/德利豆乾

說起豆乾特色之所以滷得通透,全歸功於陳年秘方滷湯。這鍋滷湯是純中藥煉成,豆乾要先浸在滷湯內,滷上數個小時後,浸泡一夜之後再調味加工。為了維持品質一致,豆乾使用的是非基因改造的黃豆進口自加拿大,可別以為陳年滷汁百稠不壞之身,十年前曾經重新調整過,與時俱進貼近現代人的口味。

特別值得一提得是,創辦人夫人吳玉鳳的特製剝皮辣椒,拜長年為慈濟功德主香積廚大師姊的身分,研究辣椒也毫不馬虎。摒棄食物里程外地來的辣椒,只選花東一帶栽種的百香辣椒。這種辣椒有一種特色,就是特別厚脆自然,剝皮辣椒自成一格的好味道,正因為當年吳玉鳳的帶動下,整個花蓮成了剝皮辣椒的起源地。

德利豆乾
德利豆乾深獲海內外人士喜愛。圖/ 德利豆乾

除了豆乾深受青睞。第四代的廖堯宇接棒以後更將花蓮特有的白梅、茶梅發揮得淋漓盡致,是市場上的銷售常勝軍,絕對是讓人愛不釋手的傳統好滋味。

德利豆乾
第三代傳人廖文雄將德利豆乾研發多種口味,滿足所有的味蕾。圖/ 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