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飼主發現家中狗狗掉毛日益嚴重,無論是沙發、衣物還是地板,總是布滿毛髮。不只影響環境清潔,部分毛孩甚至因此出現皮膚發炎、搔癢不適的情況。對此,獸醫師提醒,狗狗掉毛雖屬自然現象,但若掉毛量異常,應盡早檢查是否潛藏健康問題,同時透過飲食與日常保養進行改善。

生理性掉毛與異常掉毛需分辨

動物醫院獸醫林欣蓉表示,狗狗掉毛可分為「生理性換毛」與「病理性掉毛」兩類。前者通常出現在春秋換季,屬自然週期;而若毛髮稀疏、局部禿毛、皮膚出現紅疹或鱗屑,則可能與寄生蟲、真菌感染、過敏或內分泌疾病有關。

「有些長期掉毛的狗狗,最後才發現是皮膚過敏或飲食營養不均造成,這種情況需要從根本調整。」

飲食調整助毛髮健康

營養師指出,若狗狗飲食中缺乏Omega-3脂肪酸、鋅、維生素E等關鍵營養素,容易導致毛髮乾燥、脆弱,進而加劇掉毛。建議飼主可適度添加深海魚油、亞麻仁籽油等補充品,或選擇高品質、含毛髮護理配方的飼料。

常見有助於毛髮健康的食物包括:

鮭魚、鯖魚等含豐富Omega-3的魚類

南瓜、紅蘿蔔等含β胡蘿蔔素蔬菜

雞蛋、酪梨、椰子油等提供天然脂肪酸與維生素E

日常保養不可忽視

除了飲食外,定期梳毛、洗澡也至關重要。專家建議依狗種特性選用合適刷毛工具,每週至少梳毛2~3次,去除死毛並促進毛囊血液循環。洗澡則應使用溫和、無刺激性成分的寵物洗毛精,避免過度清潔導致皮膚乾燥。

若環境潮濕或毛孩體質容易過敏,也應特別注意寢具清潔與除蟎措施,避免誘發掉毛症狀。

專家建議:觀察+調整+就醫

林欣蓉獸醫師呼籲,飼主應隨時觀察狗狗皮膚與毛髮狀況,掉毛若合併搔癢、皮膚異常或精神不振,應立即就醫檢查。「不要把所有掉毛都當作正常換季,很多疾病就是從這些小徵兆開始。」

新聞來源:享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