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每年的五月二十五日是甚麼日子嗎?這對於平常人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天了,可是根據統計,全世界有1/6的人都需要知道這一天所代表的意義。為什麼呢?

因為,五月二十五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六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會罹患中風,這個機率有多高呢?

比發票中200元的機率還高!

原來,中風離我們這麼近(不是麥香紅茶),在這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日子裡,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預防中風吧

你知道,中風也有分類的嗎?

中風大致分為兩類,梗塞型腦中風及出血型腦中風,字面上似乎沒甚麼差別

NO!NO!NO!其實差別可大著呢,讓我好好跟你們介紹

  1. 梗塞型腦中風,顧名思義,就像是水管阻塞一般,是大腦血管被塞住造成腦部組織缺氧壞死

  2. 而出血型中風呢,就像是水管破裂,是腦部血管出血,血塊壓迫腦組織造成神經損傷

這樣解釋,有讓你們稍微了解了嗎?

 

你知道,中風大部分都是突然發生的嗎?

  1. 突然臉部、手、腳麻木 (尤其是病徵出現在單側者,趕快送醫)
  2. 突然意識混亂、口齒不清、理解不能
  3. 突然一眼或雙眼視力不明
  4. 突然暈眩,無法站立或行動 (若合併複視、吞咽困難或咬字不清,更要馬上送醫)
  5. 突然爆發前所未有之劇烈頭痛

以上雖然都是突發性的狀況,但是不可不謹慎

為甚麼呢?

根據統計,這些症狀若曾經發生過,且在30分鐘內恢復沒有任何後遺症

在三個月內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千萬不要認為沒甚麼大礙,就不去理他,建議有以上症狀時,還是進一步的檢查,不要鐵齒喔。

 

四字箴言!讓你臨危不亂

有人會問我,醫師醫師,你剛剛說的這些判別方法有點攏統,有沒有更容易的方法呢?

當然有!衛福部特地設計了四字箴言,來讓你更快速的辨別中風的徵兆,不儘可以拿來自救,也能拿來救人唷

  1. 「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ARM)

  2. 「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FACE)

  3. 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

  4. 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老生常談之如何預防

中風其實一直在我們生活周遭發生,誠如我一開始說的,每六個人就有一個人是中風的危險因子,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防病於未然」、「預防勝於治療」都是我們一直提倡的

至於該如何預防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控制三高:這絕對是老生常談界中,老梗中的老梗

    根據統計,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絕對是腦中風的高危險群。

    除了嚴格控制飲食與運動習慣外,更重要的是,絕對要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控制。

    畢竟,就算眼前有仙丹可以救命,如果你連吃下去都不願意,那真的神仙也難救了

  2. 心臟疾病要注意: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臟病也與腦中風息息相關,定期追蹤並且依照醫囑按時服藥(再次叮嚀,按時服藥很重要)

  3. 體重控制:建議BMI維持在18 ~ 24之間

    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相信我,幾乎每間診所牆壁都會貼這張BMI與腰圍的海報)

  4. 戒菸節酒: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

  5. 酒量節制:女性每日飲酒量不宜超過1杯(葡萄酒120-150c.c、啤酒c、威士忌30-40c.c等),男性則不宜超過2杯(當男生真好XD)

  6. 規律運動:又是老梗中的老梗

    根據世衛最新的建議,一週運動至少五次,每次30分鐘以上以「有點喘,但不會喘不過氣」、「可以講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大約就是適合的心率了。這樣除了能有效降低體脂肪,也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提升免疫力

  7. 規律生活作息:睡眠充足,讓新陳代謝保持在最佳狀態,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8. 飲食均衡:掌握三少二多原則,少調味品、低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多高纖

  9. 保持情緒穩定:「我氣到快中風了」,別笑,當有人說這句話的時候,這是有可能發生的喔!驚嚇、悲傷、發怒,都可能造成我們血壓與血管張力的波動。

    所以,平時就要時常保持著好EQ,培養好脾氣

    (不過,用說的很簡單XD,要如何喜怒不形於色,真的需要長時間修練,就像我常常告訴我自己不要在問診的時候爆炸)

同場加映,中醫對於中風因應之道

不免俗的,先讓我引經據典一下~

金元時代著名醫家李東垣:「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木氣自病也。凡人逾四旬,氣衰之際,或因憂喜忿怒,不能平木,故風木自盛也」

民初著名醫家張山雷:「肥甘太過,釀痰蘊熱,積熱生風,致為暴仆偏枯,猝然而發。」

以上兩句成語代表著,中醫古籍認為中風,與人體內因有密切相關

對於中風的高危險族群,我們可以透過中藥調養或針灸,協助治療及控制慢性病。尤其是透過降低血糖、血脂、血壓,輔以活血化瘀的中藥,可以使血栓風險下降,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而對於已經中風者,研究證實(註1),中風後透過針灸,有助於腦中風病人的恢復,恢復的內容包含

  1. 減少住院天數

  2. 降低院內感染機會

  3. 改善運動功能與提升生活品質

  4. 減少併發症且降低復發率

其實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雖然治療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都不背離「預防勝於治療」這個最大的準則,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註1:Acupuncture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6 Aug 26;(8)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文章來源: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