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陶藝家殷金磬將曾文水庫淤泥化為亮麗璀璨的陶

名陶藝家殷金磬將曾文水庫淤泥化為亮麗璀璨的陶

【記者林意雯/台南報導】

殷金磬,生於臺南市後壁區樸實的小農村,曾在警界任職前台南市保安警察大隊長,常常公餘之暇就捏著陶土,練就一身硬底子的技法,熟捻曬泥、打碎,踏泥、攪泥等功夫,他以獨特視角與美學概念,融入設計元素創作出數一數二維妙維肖的藝術柴燒陶。

近年來殷金磬用曾文水庫淤泥練成土做陶,但經不得高溫,壺體全散了,最後改良探索後以淤泥做為陶的化妝土,把泥漿當釉藥,塗在坏體上,因曾文水庫淤泥的含鐵量高,接著開窯完成獨一無二火痕、落灰,將淤泥化為亮麗璀璨的手捏壺,更為台灣捏陶藝術史上首屈一指的陶藝家。

殷金磬老師表示: 在材質上取陶土與瓷土特別調配,陶土的耐熱性好,比較沉厚內斂。因溫度不同,陶土含鐵在陶土上烙下黑焦色或青灰色,以及褐色到深藍色等色澤。瓷土進行柴燒時顏色通常是均勻的灰褐色或棕色。柴燒當溫度高於1200℃時,讓燃燒樹木後的油脂與自然落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與陶坯中的鐵形成自然釉,在壼上淬鍊出不同痕跡,而從火延伸出來的藝術是狂野奔放,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而自然形成的落灰釉就是柴燒作品的驚艷之處。
殷金磬老師,更於2014年榮獲「法國羅浮宮東西方國際藝術展」民族文化傳播獎,國內外展覽無數。創作樹段及各種形態的茶壺,更商請藝術工作者李轂摩、曾子川、李登勝等多位大師在壺身彩繪人物、作畫或篆刻,營造各種不同視覺效果更增陶壺的光彩。

名陶藝家殷金磬的陶壺創作耐人尋味,創作正向能量與觀賞者同頻共振產生雋永,潛意識靈魂被感動、吸引,更是值得他花費一生去推廣的傑作。

新聞來源:屏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