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年少成長的家鄉。(圖∕溫富振攝)

年紀大還擁有健康身體真好,有時間趴趴走會會久未見面的老同學,2021年第一天,隔了55年,老同學難得相見,回憶從前,恐怕年輕一輩對我們的少年經歷半信半疑呢。

初中同學劉道明兄夫妻花東之旅順道來訪,一雙兒女加上6名孫子女同行,稱得上子孫福滿堂,在少子化的時代,實屬難得。

劉兄的父母親是37年才從廣東輾轉遷移至花蓮最南邊的東海岸稱為「唐山窪」的不毛富南山區,因為有幾家人都是剛搬來的唐山客家人墾荒,所以叫唐山窪。

艱苦的墾荒種地生活,家長仍然重視子女教育,劉兄回憶唸初中時,居住山區沒有電,晚上做功課就能免則免,有一次因為颱風侵襲,風雨中仍然長途跋涉上學,放學卻溪流暴漲無法回家,借住富里街上同鄉家裡,晚上第一次享受電燈泡大放光明,他說:感覺真好!

筆者居住在劉兄家對面的學田村,小學五年級家裡就供電了,很難想像唐山窪在我們唸初中年代還沒有電可以用。他說,其實,山區一直都沒有供電,直到搬家呢。

沒有電可用,現代人恐怕難以接受,劉兄在沒有電可用的艱辛環境中認真學習,學業成績則名列前茅,畢業唸師專,大半輩子作育英才,如今兒孫滿堂,同學再相見已相隔55年,回首初中寒窗艱苦生活點滴,滿滿的年少甜蜜記憶在心頭。(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溫富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