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百年3號石滬竣工
新屋百年石滬竣工鄭文燦蒞臨祈福

記者呂蘋恩 / 桃園報導

新屋蚵間3號石滬花費125天,動員727人次,分別由桃園市政府海管處及新屋區公所補助經費於上個月8日修復完工;滬堤長322公尺及腹地最大的3號深滬,特別挑選黃道吉日109年12月29日下午2點15分舉行竣工典禮,市長鄭文燦也到場祈福,歡迎大家到蚵間走踏「蚵殻細道」,與我們一起懷思古之幽情,在蚵殼的迸裂聲中,迎向精彩的未來。

主辦單位桃園石滬協會理事長許仁郎指出,新屋11座石滬中,2座位於深圳,編號1到9號位於蚵間,其中3號石滬位置最靠外海,是持續進行漁撈作業最久,漁獲量也最多的石滬,曾經在修繕期間的今年5月8日一網捕獲1000多斤(即600多公斤)黑喉魚(高經濟價值的鮸魚之一)分享里民,充分做到與社區共享共榮。

許仁郎說,蚵間9座石滬因層層相疊,被學者專家喻為是具有特色的魚鱗型石滬,更是全台最龐大及最集中的石滬群;擁有300多年歷史的石滬群是由蚵間里民家户代代相傳,其中2、3及6號石滬在108年4月8日被列入文化景觀,受到官方的保護,但市政府體恤百姓,同意原滬主繼續使用,以維護傳統的友善捕魚方式。

海中的石滬被海浪日夜的沖擊經常毀損,而懂得修繕的老師傅卻逐漸凋零,幸好桃園石滬協會的一群年輕志工,在師傅的教導帶領下,傳承古老的修護技藝,今年陸續完成1及3號石滬的修復,而最外圍的3號深滬並不是每天露出,只有在大潮時分才會露臉,更見修繕的難度;3號在修復完成後,也成為一座良好的多孔性生物棲息場所,堪稱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為桃園市民及全台灣民眾提供一個優質休憩及良好親子教育體驗的場所。

今年5月到12月,石滬協會已經成功舉辦11次「石滬漁人捕魚趣」體驗活動,參與的550位民眾不但認識濱海的動植物,更在潮間帶由當地住民教導如何挖掘海瓜子,並在滬主的指導下以手扠網下滬捕魚,玩得快樂、盡興又學到很多海濱知識;許仁郎表示,這項活動明年會擴大舉辦,歡迎大家到蚵間石滬體驗半漁半農型態的生活方式。

這座綿延台灣西海岸百年石滬群的「海上長城」,不僅蘊含人文風采,也是觀察濱海生態的好地方,岸邊有俗稱妙鼻貼的馬鞍藤,可以滷肉沖茶的蔓荊,長在樹上的菠蘿,還有可以讓小朋友在沙灘上追趕跑跳碰的濱刺麥等,滬堤上隨處可見石蚵、笠螺、珠螺、蚵岩螺、蝦、蟹等潮間帶生物,偶爾還有各種候鳥停留覓食,既豐富又多樣性;加上夕陽西下的傍晚時分,全家人在海濱趁著紅紅的夕陽餘暉拍照,如同夢幻般的浸淫在美景中,更增添家庭的和樂氣氛。

如今的石滬雖然不再扮演維持漁民生計的角色,卻是見證老祖先智慧的歷史生態建築;到新屋海邊除了踏浪、觀海外,還能聽到百年石滬的傳奇故事,您會發現看似平常的石堆竟然埋藏著先人的智慧,百年後的今天依舊發光發熱令人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