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齊聚國內外產官界共商能源轉型解方,由左至右分別為啟碁科技永續長林夢如、台泥儲能科技副總黃義協、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華南金控副董事長林知延、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商業周刊總編輯劉佩修、經濟部標檢局組長黃志文、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圖/商周集團提供)

記者周蘭君/綜合報導

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在全球淨零路徑的大趨勢之下,台灣企業普遍面臨來自客戶端的要求,必須加速提高使用再生能源的比重。然而,企業在試圖採購綠電時,面臨諸多困難。如何促使台灣的綠電交易市場健全化,是一大挑戰。

商周集團於日前(6月20日)與歐洲商會、RE100倡議組織、資誠、WindTaiwan合作舉辦《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針對國際趨勢、台灣政策、產業界能源轉型挑戰、綠電與地方的共生等議題,產官界齊聚共商解方。

▲ 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齊聚國內外產官界共商能源轉型解方,由左至右分別為啟碁科技永續長林夢如、台泥儲能科技副總黃義協、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華南金控副董事長林知延、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歐洲商會理事長尹容、商業周刊總編輯劉佩修、經濟部標檢局組長黃志文、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圖/商周集團提供)

台灣持續增加再生能源發電量,2025年達29GW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在會中指出,歐盟CBAM十月開始第一批實施,將影響國內產業。而經濟部的目標是持續增加綠電發電量,預定2025年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達到29GW(百萬瓩),其中風電將達到5.6GW。

而在綠電交易層面,鄭文燦表示,政策面將協助企業透過CPPA(企業購售電合約)採購綠電,目標是讓綠電價格合理化,並讓中小企業也買得到綠電。至於即將掛牌運作的環境部,業務也將包含我國的碳費機制,將公布碳費標準,以用電大戶、碳排大戶為徵收對象。

王美花:研議是否改變電證合一制度

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表示,經濟部持續協助中小企業用平價買到綠電,措施包括成立綠電團購機制,讓服務業或房客也買得到綠電。

針對許多企業抱怨買不到風電的問題,王美花則指出,離岸風電開發商為國際廠商,看重長期收益,如出售綠電給規模較小的客戶,需加上擔保費用,會導致綠電價格提高。為了解決此問題,經濟部於6月6日核定了政府擔保機制,由綠色建設基金擔保買家,輸出入銀行負責執行,目標即是為了降低企業的負擔。至於綠電憑證的「電證合一」制度,王美花則表示,將持續思考是否改變現行制度。

歐洲商會主席:台灣監管環境影響綠電進展

在國際趨勢的觀察層面,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尹容致詞。他表示,台灣過去一年雖然開放了第三座離岸風電場,並修訂《再生能源發展法》,規定新建築物應安裝屋頂太陽能板等。但尹容也指出,台灣的其他監管環境仍然在阻礙進展。例如,陸上風能的環境影響評估要求從250米增加到500米,影響了估計正在開發中的50%陸上風能項目,這進一步增加了開發商獲得項目許可的不確定性。這導致一些離岸風電場開發商考慮退出台灣市場,因為與其他國家相比,條件不再具有競爭力。

RE100、Bloomberg:未來7年電力需求將增加超過兩倍、5年來風能和太陽能成本首度低於新型熱電廠

RE100主席Sam Kimmins則表示,RE100成員的總綠能需求,是台灣年用電量 1.5倍,這顯示出企業對綠能的龐大需求。他認為,台灣持續走在正確道路上。他表示,隨著交通和工業設備電氣化,持續到未來7年,電力需求將增加超過兩倍,這將為基礎設施帶來重大挑戰,但也將帶來無數機會。

BloombergNEF亞太區研究總負責人Ali Izadi在演講中指出,能源轉型科技的投資逐年成長。2022年,投資金額首度突破1兆美元。對於綠能科技的投資持續成長,在過去5年間,風能和太陽能均化能源成本的全球基準,首度低於新型熱電廠。他認為,購買大量綠電仍是能源轉型的基礎,而企業必須持續與當地政府溝通互動,才能確保擁有各種購電選項。

標檢局:「綠色租賃」制度將有效提升商辦大樓內中小企業的綠電使用率

經濟部標檢局組長黃志文則指出,經濟部目前正推動「綠色租賃」,也就是由房東主動購買綠電,再轉售給承租戶,以便解決租戶無法購買使用綠電的問題。他表示,未來垂直整合完成後,將有效提升商辦大樓內中小企業的綠電使用率,讓部分企業有機會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

針對租戶使用綠電議題,國泰人壽副總郭文鎧指出,辦公場合幾乎9成碳排都來自電力,因此許多辦公室租賃市場承租戶都希望使用綠電。他指出,大樓管理委員會可當綠電採購者,再把綠電分配給大樓的客戶,如此將有助推動綠電使用。

「每個機會都要把握!」中租策略長廖英智也表示,工商農業場域的太陽能發電設施案場已經相當普遍,所以中租開始往住家屋頂發展,但挑戰頗多。中租借助英國、新加坡的經驗,持續發展家戶型太陽能光電,期望能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吳盛忠也指出,國外建築物牆壁與隔音牆,已有許多建置了太陽能板;此外,也有許多農場利用光電來除害蟲,使用多元方式推動太陽能。台北市清潔隊則因為大多位於高架橋下,因此開始利用高架橋隔音牆裝設太陽能板進行發電,先從公家機構做起來,實現「電力自發自用」。

綠電與地方共生,才能長遠發展

事實上,在積極開發綠電的同時,發電設施與地方的共生,也是重要議題。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指出,開發綠電時,一定要顧慮社會的觀感,好好與在地社區好好溝通。如何化解在地民眾在認知、觀感上的疑慮,是最重要的前置工作。台電總經理王耀庭也表示,台灣可以發展陸域風電的地區,幾乎都已飽和,其他地方則有噪音問題。但政府已取消沿岸才能展風電的限制,只要是台灣領海,都可發展。他強調,發展綠電一定要讓利給地方民眾,發展周遭的共榮區,才是長久之計。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則指出,台灣離岸風電發展正面臨4大瓶頸,包括:餘電供應風險、轉供程序冗長、備用供電容量,以及綠電買方信用評等。他舉例:台灣的零元競標機制,對企業綠電採購契約(CPPA)可融資行性要求嚴謹,導致多數企業購電不易。林雍堯認為,為了解決這些瓶頸,針對現有的綠電轉供制度,可以調整台電餘電制度,增加保底收購。針對綠電買方的信用評等,則建議由公股銀行協助。林雍堯也建議台灣建立新的交易制度,例如仿效歐洲市場,開放日前綠電交易市場或即時交易市場。或是仿效日本市場,採用電證分離的VPPA虛擬購電契約。

企業跨足綠能,帶動新能源商機

台泥儲能科技能元超商副總經理黃義協指出,台泥除了推動EARTH HELPER減碳永續行動倡議,在創能方面,則在風力、光電、海洋發電、地熱等領域同時並進。此外,台泥也發展微電網與儲能,配合用電大戶進行削峰填谷提高電力使用效率。

啟碁科技永續長林夢如則表示,根據全球可持續發展倡議(GeSI)的估計,新的資通訊技術將顯著降低能源消耗,從而每年至少減少2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使資通訊客戶更接近實現自身的碳減排目標。而啟碁本身為降低碳排,在各地的廠房均增設自發自用的太陽光電,積極導入綠色電力。

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建議企業進行能源轉型的方式,包括設置再生能源設備、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建置儲能設備、繳納代金等四種。企業如有來自供應鏈的綠電使用需求,可以透過自建太陽光電設備,也可將土地或屋頂出租給綠電開發商。

台灣應急起直追氣候科技

台灣氣候聯盟秘書長彭啟明指出,指出,全球氣候科技投資約820億美元,台灣應投入發展相關商機。未來台灣應把排碳的成本內部化,未來才有合理的綠電價格,讓產業有正向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