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聞網兩天前撰寫二結簡氏家廟─「纘緒堂」正等待重建,同時找提及拆除之舊物,應是第二代建築,其後代簡浴沂證實此一說法,同時補述一段「簡氏家廟」初建的故事,極為有趣。

簡浴沂指出,「長窖簡氏在大陸福建時,定居南靖,十三世祖世強公,初遷台灣時,擇居桃園縣大溪鎮,十四世慶公搬到台北縣貢寮鄉,後隨吳沙開墾宜蘭,先居住頭城鎮,隨著吳沙開蘭腳步渡過蘭陽溪,五結鄉二結村的結首為簡氏族親,定居於二結,開蘭之初,二結是簡氏的天下」。

現今的二結簡氏宗祠,有一段故事,其祖父曾參與其事。簡表示,當時,每年的農曆11月12日,宜蘭的簡氏宗親浩浩蕩蕩挑著祭品、牲禮,走草嶺古道到桃園大溪的宗廟祭祖,宗廟會準備滿滿一竹籃的銀元,每人發給一個銀元,當時一個銀元,一家人過一個豐盛的年還用不完,所以儘管路途遙遠,大家還是會去,只是路程實在太艱辛,宗親們商議找塊地建宗廟,卻苦於沒錢,有人想了個主意,提議把那一竹籃的銀元搶回來。

簡又透露,「於是,祭拜才結束,長輩取出竹籃準備發銀元,說時遲那時快,幾個手腳靈便的年輕小夥子,拿出預先準備布巾,上前包住一籃子銀元轉身抱走,當與會族親發現事情不對並從後頭追趕,宜蘭支派幾個跑得快的早等在半路接應,就這樣一路回到宜蘭,買地蓋祠堂,大溪的宗親族長一開始十分生氣,當知道是為了建宗廟,也是一種孝行,也就原諒了大家。」

鐵路宜蘭線在1924年通車,宜蘭人要去桃園不會再走草嶺古道(赴北),因此,從時間推算,二結簡氏「搶銀元建家廟」是在清朝年間或日治初期,而今之纘緒堂始建於1935年,換言之,這是重建後的第二代家廟沒錯。(圖與文/楊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