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區大湖里長期與水利處及台大氣候天氣防災中心合作辦理講座課程,強化推動防災社區能力 。(圖/臺北市環保局)

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臺北市政府致力於打造宜居永續城市,近年來更積極輔導鄰里社區發展低碳永續家園,參與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評等認證,106年迄今已有290個里參與;今年雖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北市環保局仍持續輔導各里取得認證,共11個里分別取得1個銀級、10個銅級認證,其中獲銀級認證的大安區大學里,原為銅級,在短短2年內就晉升為最高的銀級認證,實屬難得;而北市現已累計有89個里取得8銀、81銅認證。

今年北市共有10個里首度取得低碳永續家園銅級認證,分別是萬華區雙園里;北投區大同里;內湖區大湖里、秀湖里、湖興里;大安區民炤里、誠安里;北投區清江里;中山區埤頭里及中正區永昌里等10個里。低碳永續作為包含將閒置空間打造成社區農園或綠美化、進行食農教育、與汽車企業合作認養公園、與大學團隊研商設置保水降溫的雨水花園、設立惜食中心、設立供二手物資交流的愛心市集等。


▲大安區大學里位於霧里薛圳前的大學田園現況。(圖/臺北市環保局)

今年獲銀級認證的大安區大學里則為都會型多元化的低碳社區,里內在生態綠化、綠能節電、資源循環、低碳生活與永續經營各方面皆有相當豐富的實績和潛力,且於107年就獲得銅級認證,在與環保局共同努力下,積極推動多元化低碳節能措施,成功於2年內即躍昇銀級里。

▲大安區大學里定期於社區辦理資源回收宣導活動,宣導民眾資源循環的重要性。(圖/臺北市環保局)

大學里在推動區域綠化方面,108年期間邀請里民共同翻轉社區內283巷29弄轉角約260平方公尺閒置空地,開放牆面彩繪與綠美化,並共同命名為「角落心巷」,除增添城市綠意也提供民眾更親近自然的休憩空間;另也長期經營社區農園,利用霧裡薛圳前方國防部閒置空地,經由社區認養方式改造為大學田園,於新生南路上設置「洵跡水圳文化教室」及在霧裡薛圳旁建立「巷弄香草園」,不僅具備園藝療育的功能,也有效提升都會型社區的綠覆率,還能產出蔬果供社區長輩們享用。在綠能節電方面,大學里108年相較於107年節電3.95%,亦利用參加節電競賽所獲獎金,購入太陽能LED燈具,讓有節電成效的里民憑電費單兌換,驅動里民養成節電行為。資源循環方面,每個月至少辦理2場次「幸福有里」資源回收活動、鼓勵里內店家不提供塑膠袋並加入「減塑同盟」,其社區資源回收量從107年1萬7,031公斤提升至108年2萬6,665公斤。

▲北投區大同里與環保署合作設置雨水花園之情形 。(圖/臺北市環保局)

環保局表示,營造宜居永續城市,從鄰里社區推動低碳永續行動是核心關鍵;透過輔導社區參與認證也能讓社區間彼此相互觀摩精進及分享經驗,帶動更多社區參與,藉此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共同邁向宜居永續的臺北市。(臺北市環保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