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業周刊舉辦之「2022碳競爭力高峰會」盛大舉行,線上及線下高達千人共襄盛舉,一同關心碳排淨零議題。(圖/商業周刊提供)

記者周蘭君/採訪報導

全台首份針對上市櫃公司進行評比的「碳競爭力100強調查」出爐!商周於(12/9)日舉行「2022碳競爭力高峰會」,除公布調查結果,同時,也邀請各產業表現優等的企業進行授獎儀式。結果顯示:連護國神山台積電、電子五哥廣達等股市常勝軍,也被甩出榜外!

在此次調查中,商周以五項指標:碳生產力、碳排增加率、減碳承諾渡、管理階層、範疇三碳排等企業公開的永續年報數據作為評分依據,並邀請各領域專家評選出全台碳競爭力100強的企業,包括含友達光電董事長彭双浪、台達品牌長暨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中鼎集團董事長楊宗興、福壽董事長洪堯昆、雲品國際董事長盛治仁等企業出席,分享企業減碳的挑戰與方法,共商台灣減碳壓力的解決之道。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特別到場,感謝獲獎企業在碳排淨零上的努力。(圖/商業周刊提供)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也特別出席高峰會,感謝獲獎企業持續發展碳排淨零技術,為國內低碳產業發展樹立典範。商周內容長曠文琪同時表示「很驚訝不到兩年時間,台灣有如此多的企業把原先認為是壓力的減碳變成競爭力,」證明了減碳不等於讓效率降低、成本上揚,甚至還能夠將減碳轉為獲利的商機。

減碳,被稱作未來的綠天鵝,原因在於,全球品牌商,如Apple、Google、微軟、Meta等,宣布2030將達到碳中和目標,台灣政府也宣布2050年必須達到淨零排放,愈趨嚴格的碳排,無疑提高經營成本。

商周也對調查企業進行問卷填答回訪,一百四十家企業回覆問卷的結果發現,尚有高達109、七成企業,未制定內部碳定價、六成未制定供應鏈減排計畫,此外,還有近三成企業,至今沒有設定任何淨零或是碳中和目標。

世界銀行碳定價領導聯盟主席莫里西奧·卡爾德納斯(Mauricio Cárdenas)透過連線進行高峰會對談,莫里西奧建議各大企業一定要盡快針對內部碳定價來訂定減碳目標,未來投資人及消費者都將根據企業在碳排淨零上的政策規劃及貢獻進行評估及選擇。

▲商業周刊內容長曠文琪肯定百強企業將減碳的壓力轉化成競爭力、甚至從中拓展商機。(圖/商業周刊提供)

日本財經媒體《鑽石周刊》,就評論這波減碳壓力為「脫碳地獄」,只要不減碳,就會面臨接不到訂單的困境,也將被排除在全球競爭的行列當中。

「友達自2008年就做出綠色承諾,因為面板業是高污染高耗能產業,這是我們長期來的痛點,」友達光電彭双浪董事長分享,友達減碳是從痛點出發,進一步解決高耗能、高排廢的問題,因此,他們成了該領域專家,更把節能排廢的技術獨立成子公司友達宇沛,變成一間年收十億的新生意。

另外,台達品牌長暨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也表示台達電子從2017年開始訂定台達科學減碳目標,並提前在2021年(原訂2025年)通過了 SBTi核可。「台達電旗下21棟廠辦,拿到綠建築認證,為此,我們也併購相關公司,把技術化成解決方案,替客戶取得相關認證,」她說。

台灣愛立信總經理周大企則表示,為達成碳排淨零目標,愛立信與供應商合作推動供應鏈脫碳,預期在2030年達成減少50%供應鏈排放量(相較2016年)。

台灣,作為許多電子、傳產等供應鏈重要國家,面對全球大品牌商的減碳要求,已經不能再等,透過此次碳競爭力高峰會的討論結果,能發現這些企業,成功把壓力化成競爭力,這背後不僅只是成本,更是商機,台灣企業應要以不同角度思考這盤減碳生意,才能在這場減碳競挑戰中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