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崗山遺址埋罐樣貌及出土陶器文物。(圖∕温富振攝)

東台灣已發掘的遺址中,最靠近人口集中的地方,應屬花崗山遺址,該遺址最特別的是發現罕見的豎穴墓葬。

目前依據報導所知,1929年日籍學者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首次發現花岡山遺址。花岡山考古遺址至少包含六層文化層,年代跨越4500年前至西元1930年間,涵蓋日治時期、金屬器時期,以及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出文遺物豐富多樣,如陶片、陶罐、石器、玻璃珠,亦有垃圾坑、壕溝、火塘、灰坑、柱洞等。

我們在花蓮縣考古博物館的文物介紹中,瞭解花崗山除了有完整的陶器文物,更有豎穴墓葬,也就是以圓形的陶甕墓葬又稱為「埋罐」,這種奇特的先民葬儀,也在日夲菲律賓考古遺址出現。

歷經數千年,其實葬儀習俗改變不大,不過,現在出現海葬、樹葬,更接近大自然,在短暫的人生終點,軀體化為塵土,不留痕跡,似乎比先民進步,也符合環保。

現在的花崗山文化遺址早已做為運動公園,是花蓮市民眾最佳遊憇運動的地方,民眾晨昏密集運動的花崗山,早在四千年以前,就有人類活動並持續繁衍,撫今追昔,不妨懷想花岡山遺址文化遞演的内涵。(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温富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