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導演劉燕明(左)與彩鷸達人余遠猛(右)同訪宜蘭左岸藝廊。(圖∕周俊雄攝)

2020年宜蘭河左岸彩鷸季開始以來,吸引許多賞鳥和拍鳥人士前來追蹤彩鷸,也讓環境開發與生態保育的問題再度引起重視。台灣生態紀錄片導演劉燕明,近日在宜蘭會見「彩鷸達人」余遠猛老師,他們呼籲政府要重視彩鷸的生態保育工作,才能夠讓鳥類和人類在蘭陽平原和平共處。這兩位七旬長者,長期專注台灣自然生態的保育工作,也自然流露出大師風範。

這場「大師對大師」的會談,在宜蘭左岸藝廊進行,與會的人士包括宜蘭縣野鳥學會總幹事陳樹德、生態環境教育老師楊錦秀、宜蘭鳥類紀錄片攝影師賴輝隆和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等人。


▲導演劉燕明專門從事台灣野生動物與鳥類的紀錄片拍攝工作,作品經常獲得國際大獎。(圖∕周俊雄攝)

國立宜蘭高中退休老師余遠猛,今年72歲,他從35年前鎖定宜蘭的彩鷸進行生態調查、記錄和研究。余老師每天針對員山鄉深溝地區大約1000公頃的農田,進行彩鷸的棲息環境與繁殖行為調查。至今累計有1788個彩鷸巢位的資料,他的珍貴與權威紀錄,正被許多學術調查的研究者引用,他本身也具有繪畫和攝影的天份,所以在觀察與調查彩鷸的同時,他也攝繪了許多彩鷸的生態與活動畫面,尤其他畫的彩鷸鋼筆素描更是一絕!

劉燕明導演專門從事台灣野生動物與鳥類的紀錄片拍攝工作已經三十多年,作品經常獲得國際大獎。最近劉導演正在宜蘭河左岸拍攝彩鷸的生態紀錄片,特別邀請余遠猛老師共同探討宜蘭的鳥類生態環境,彼此交流對於彩鷸的研究與看法。


▲國立宜蘭高中退休老師余遠猛,不僅是彩鷸達人,還有著畫畫的好本領。(圖∕周俊雄攝)

劉導演對於余老師長期為宜蘭彩鷸所做的調查與統計工作十分佩服。不過,他覺得政府相關單位不夠重視宜蘭珍貴的鳥類資源,沒有珍惜宜蘭擁有這麼一位有特色的「彩鷸達人」。尤其余老師的彩鷸生態調查結合彩鷸的藝術創作,足以開設一個全台獨一無二的彩鷸生態與藝術特色展覽館。

余遠猛老師表示,近年來宜蘭農田出現大批豪華農舍,使得彩鷸生存空間破碎!另外,部分農田鋪設水泥田埂,阻礙彩鷸育雛期間的活動範圍,有時會威脅幼鳥存活。因為他經常看到水田四周都是水泥圍牆和田埂,造成彩鷸幼鳥受困其中,如果田中缺水,小彩鷸一定會面臨死亡。

劉導演則希望所有的農民在鋪設水泥田埂的同時,要預留土堤斜坡,能夠提供幼小的彩鷸跨越田埂的機會,這就是重要的「生物廊道」概念。如果能夠整理最近二十年前後的農地空拍地圖,就可以知道宜蘭農田消失的實況。


▲導演劉燕明(前中)、彩鷸達人余遠猛(前右)與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後右)等人合影。(圖∕周俊雄攝)

余老師對於可愛的彩鷸情有獨鍾,連續35年觀察記錄彩鷸的生態,他對於維護優質環境與鳥類生態的用心良苦。2019年還獲得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的邀請,前往擧行「飛鳥踏田、友善食農特展」,展示他觀察彩鷸的重要成果,總算獲得國家級學術單位的重視與肯定。

剛過了七十歲生日的劉燕明導演表示,人的生命有限,如何做一件與眾不同而且有意義的大事很重要。他說,余遠猛老師執著專注彩鷸的觀察與研究,這種「一生懸命」關注彩鷸的精神,宜蘭縣政府應該重視這位彩鷸達人,以及慶幸有豐富的彩鷸生態,藉此好好推廣展示宜蘭彩鷸生態之美。因此,對於今年度開始的宜蘭彩鷸季,地方人士推動的「宜蘭左岸彩鷸鳥導俱樂部」行動,劉導演同意出任「總顧問」,他們更希望能夠藉此培養鳥友正確的賞鳥和拍鳥的態度。

與余遠猛老師一樣有著專注無私精神,劉燕明導演重視台灣生態紀錄片的拍攝,一輩子只拍攝台灣的野生動物。2018年3月,他更將自己三十多年來拍攝的所有七百多卷生態影片,捐給農委會成為公共財。劉導演說,台灣的野生動物不是他個人的資產,希望更多人都能知道台灣的野生動物的珍貴生態,進而更熱愛自己的土地。(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暨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