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改編自疫情期間真實故事,由導演安景鴻執導、資深製片人李㼈操刀製作的國片《突破三千米的泳氣》,自媒體試映以來廣獲好評,被譽為「繼《海角七號》後最催淚的生命電影之一」。該片不僅以生命力和寫實精神打動觀眾,更成功在劇情與情感之間取得巧妙平衡,引發全齡觀眾的共鳴。
真人故事為本,講述橫渡日月潭的勇氣之旅
電影故事靈感來自游泳教練卓天仁與其視障學生的真實經歷。劇情聚焦一位曾是頂尖教練的男子,因意外淡出泳壇、轉任外送員,在城市街頭奔波的生活中封閉自我;直到遇見視力逐漸退化至全盲的少女小紫,兩人因訓練而重新走進彼此的人生,也共同挑戰「橫渡日月潭」這項對視障者而言極具挑戰的任務。
▲國片《突破:三千米的泳氣》男女主角范逸臣、李紫嫣出席首映會。(圖/突破:三千米的泳氣提供)
導演安景鴻表示:「這部片不是在說一場比賽,而是在說:在黑暗中,人要怎麼找到方向,並堅持前行。」
李㼈父女聯手演出 詮釋角色情感層次分明
該片演員陣容堅強,由李㼈與女兒李紫嫣首次搭檔主演,並集結范逸臣、翁家明、吳鈴山、米可白、言承旭、春風、蕭煌奇、太保、荒山亮等人共同參與,呈現出具情感厚度的表演。
李㼈飾演因創傷選擇逃避的前教練,其內斂壓抑的演出展現中年男性在失落與重拾信念之間的掙扎。而李紫嫣則自然演繹小紫在失明過程中面對恐懼與夢想的矛盾情緒,其在水中拍攝的片段更展現出高度的情感張力。
此外,范逸臣、翁家明等人所飾配角也各具亮點,片中多位飾演盲人學員的演員包括春風、蕭煌奇,以及資深演員太保,則以其真實人生經歷與生活細節,補足影片的紀實感。
電影寫實手法受讚 細節捕捉生命之真
不同於一般勵志電影,《突破三千米的泳氣》採用紀錄片式的敘事節奏與影像語言,將觀眾帶入視障者如何透過水流聲辨識方向、划水節奏維持航線等細節中。導演不刻意神化主角,而以貼近現實的筆觸,呈現每一位角色的心理轉折與人生選擇。
▲《突破三千米的泳氣》全片圍繞「勇氣」、「陪伴」、「救贖」三大主軸,觀眾幾乎都是噴淚看完全場。(圖/突破‧三千米的泳氣提供)
觀眾在影廳內不時傳來拭淚聲音,有網友評論道:「這部片真正感人之處,不在於苦情,而是你能從每個角色身上看見努力與堅持,那種正向力量,會讓人邊哭邊對自己說不能放棄。」
圖說:《突破三千米的泳氣》全片圍繞「勇氣」、「陪伴」、「救贖」三大主軸,觀眾幾乎都是噴淚看完全場。(圖/突破‧三千米的泳氣提供)
觀眾熱議:「不只是電影,更像一場心靈洗禮」
電影上映前的多場特映會反應熱烈,不少家長與學校教師組團觀賞,甚至有民眾形容這是一部「不只適合看,更值得推廣」的生命教育教材。全片圍繞「勇氣」、「陪伴」、「救贖」三大主軸,在展現個體突破極限的同時,也描繪親情與自我和解的過程。
觀眾評論指出,片尾的橫渡段落沒有刻意堆疊戲劇性高潮,而是透過水聲、呼吸聲與沉浮節奏,展現一種「生命在黑暗中摸索向前」的真實與詩意。
台灣電影這些年不乏溫情作品,但《突破三千米的泳氣》在真實性與戲劇性之間走出了一條穩健的路。它不是英雄式的成功學,也不過度煽情,而是在平凡與掙扎中,看見人性的力量。這不只是一部關於「看不見」的電影,而是一部讓人真正「看見」生命可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