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附小師生在紐西蘭基督城Merrin School扯鈴表演。(圖∕東華附小提供)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師生一行人,在教育部體育署「新南向政策」補助下,本月17日至26 日前往紐西蘭基督城進行教育與文化交流,透過扯鈴等項目,為兩地互動注入新動能,強化彼此情誼。

東華附小師生至Merrin School扯鈴表演,深獲好評。(圖/東華附小提供,下同)

此次行程包括參訪 Merrin School、坎特伯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基督城台灣華興協會等地,透過扯鈴表演、體育課程體驗與文化座談,展現台灣學子的自信風采,不僅強化了兩地教育夥伴關係,也為台紐體育及文化互動注入新動能。

▲ 東華附小師生至坎特伯里大學校園表演。

東華附小校長張慧娟說明,Merrin School 位於基督城 Avonhead,是一所全學制小學,提供一年級至八年級教育,以多元文化與創新教學見長,該校學生來自10餘國家,校園充滿跨文化學習氛圍。

▲東華附小扯鈴隊學生於基督城街頭進行扯鈴交流。

迎賓儀式中,當地學生以毛利傳統 waiata 和震撼的 Haka 迎接東華附小師生,展現紐西蘭文化的獨特底蘊,雙方校長並互贈禮物,象徵跨國難得的友誼。

▲東華附小師生至Merrin School分組扯鈴教學。

隨後,東華附小的學生表演扯鈴,伴隨著音樂節奏,學生們以高超的技巧展現各式動作,將速度與創意巧妙結合,旋轉、拋接之間行雲流水,贏得在場師生驚嘆連連。表演結束後,Merrin School 的學生迫不及待地分組嘗試,雖然一開始手忙腳亂、扯鈴總是掉落,但在笑聲與彼此鼓勵中逐漸找到訣竅,當有人成功拋接時,現場爆出如雷掌聲。

▲東華附小師生至坎特伯里大學校園交流。

除了表演與互動教學,東華附小學生還特別展示了結合 STEM教育的專案,運用程式設計與感測技術,能夠即時識別扯鈴動作,並將運動轉化為遊戲化的學習體驗,這樣的設計不僅讓扯鈴更具趣味性,也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與專注力,進一步展現了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無限可能。

▲結合STEM專案的扯鈴互動遊戲。

除了扯鈴交流,雙方並安排體育互動時間,Merrin School 的體育課強調合作與健康,設計了結合遊戲的課程,例如小組接力、球類活動與傳統毛利遊戲,東華附小學生不僅親身體驗,還與當地同學組隊參加趣味競賽,玩得不亦樂乎。東華附小師生也參觀了校內體育設施,包括多功能體育館、綠意盎然的戶外球場以及專門設計的遊戲空間。

▲東華附小與紐西蘭基督城華興協會交流後,校長張慧娟(左後六)、華興協會長許凱舒(左後七)與王碩鴻主任、曾鐵征老師、林慧芊老師等人合影。

至於,在高等教育的參訪行程中,東華附小師生造訪坎特伯里大學,與中文系滕偉教授、吳教授座談,探討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播。當地大學生也在扯鈴體驗過程中,感受到技巧與專注的結合,驚呼連連。大學校方也安排師生參觀標準田徑場與多功能運動館,讓東華附小師生了解大學體育活動如何結合研究資源與學生社群,兼顧專業運動與全民健康。

▲東華附小師生至Merrin School入班交流,場面熱絡。

在基督城,師生們也拜訪了長年推動社群體育與文化交流的台灣華興協會,此次交流中,扯鈴再度成為亮點,孩子們透過扯鈴表演與旅居當地的台灣鄉親建立起深厚情誼。協會會長許凱舒指出,這樣的交流不僅讓新一代了解台灣民俗技藝,也讓扯鈴成為推廣文化外交的重要媒介。

除了校園交流,學生們更走上街頭,在基督城市中心的街頭廣場,即興扯鈴表演,引來許多路人駐足觀賞,讓人深刻感受到年輕世代的活力,贏得熱情掌聲,不少小朋友躍躍欲試,主動上前學習,透過街頭交流縮短了彼此距離,也讓更多當地居民對台灣扯鈴留下難忘印象。

張慧娟表示,從 Merrin School 的體育課互動,到坎特伯里大學的學術與體育設施參訪,再到華興協會的民俗體育活動,這趟交流行程讓東華附小學生深刻體驗了紐西蘭教育強調的「全面健康」理念,也展現了台灣文化與民俗體育的獨特魅力。

她同時肯定此次由 王碩鴻、曾鐵征、林慧芊 三位老師是讓學生能自信走上國際舞台的重要支柱。其中,王碩鴻全程統籌交流規劃,讓學生能充分展現學習成果;曾鐵征專注於體育交流,陪伴、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扯鈴技巧;林慧芊則在生活輔導與文化溝通上給予細心照顧;三人相互配合,讓整個交流行程順利推展、圓滿結束跨國教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