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記者陳金金 / 台東報導

台東有一種藍,叫「台東藍」。它不憂鬱,不遙不可及,而是讓人一見便心情開闊、相機捨不得放下的藍。海與天的漸層色澤在這片東海岸上交織出獨特景致,無論是清晨的淡藍、正午的湛藍,還是夕陽前的金藍交融,都美得令人屏息。

▲(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而在台東眾多海岸小鎮中,位於東北角的成功鎮,以最大漁港、豐富人文,以及慢活節奏而聞名。這裡值得你放慢腳步,不只兩天,甚至更久,去收藏一段只屬於自己的東海岸回憶。

成功鎮的藍與秘境交織

成功鎮面向太平洋,擁有狹長且優美的海岸線,外海因黑潮經過而漁產豐饒。花東最大的成功漁港(又稱新港漁港)就坐落於此,附近以三仙台為中心,往南、往北都有令人驚嘆的海蝕景觀。

▲(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向北走,是形似大傘的奇岩—石雨傘;往南,則能抵達成功鎮海濱公園,以及最受網美喜愛的都歷海灘天空之鏡。退潮時,海水在沙灘上形成如鏡的水面,倒映著天空與雲朵,讓人分不清哪裡是天、哪裡是地。

▲( 圖 / COCO享天下提供 )

成功鎮另一個讓人難忘的地點是比西里岸部落,阿美族語意為「放羊的地方」,這裡是歌手 A-Lin 的家鄉,也是漫畫家幾米曾經駐村創作的地方。海堤上以漂流木打造的羊群與碧海藍天構成療癒畫面,怎麼拍都像明信片。更棒的是,部落中還有結合在地漁獲與原住民特色的餐廳,可以邊享用新鮮料理、邊望著海景佐餐,享受最奢侈的悠閒。


▲(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原住民族文化的真摯魅力

成功鎮不僅是漁業重鎮,也是原住民族文化的匯聚地。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就設有阿美族民俗中心,展示傳統建築、手工藝,每天(週三除外)上午與下午還有免費的原民歌舞演出。由致力傳承部落音樂文化的「旮亙樂團」帶來演出,「旮亙」在阿美族語中是「報喜的器具」,他們以幽默的串場和生動的樂器介紹,讓大小朋友都能寓教於樂。

▲(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若有機會遇上年度的Madawdaw阿美族文化節暨族語推廣活動,更能親眼見證盛大的大會舞、傳統音樂競賽,以及部落的熱情與活力。那種震撼,是螢幕前永遠體會不到的現場感。

▲(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海洋的擁抱與永續的力量

來到東海岸,當然要親自踏上海面!在成功鎮,可以參加SUP立式划槳體驗,搭配輔助動力,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享受海上之旅。出發前會先在海洋環境教室上課,認識當地海洋生態與安全知識,再從基翬港出海,感受海風拂面與海水溫度,並從全新的角度望向壯闊海岸線。

▲(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但美麗的海洋也面臨垃圾與海廢問題。位於成功鎮的迦南海耶HAYI海廢創生基地,便致力於將海洋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資源。這裡不僅有教育導覽,還提供 DIY 課程,讓你親手將廢棄物變成實用小物,深刻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鮮味滿滿的成功滋味

從市區車站附近的九格浪,嚐到特色的雨來菇與禿頭鯊;到沙魚仔體驗各式鯊魚料理,尤其是醬燒鮪魚尾與生炒魚翅讓人驚豔;順大新港黑潮海鮮餐廳更以稀有紅喉、龍蝦米粉與關山米肉燥飯征服味蕾;佳濱成功旗魚的炙燒黑鮪與烤旗魚,鮮甜滋味令人回味不已。最後一晚,則推薦造訪深夜食堂風格的成功毛利屋,感受當地夜晚的微醺與溫暖人情味。


▲(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老宅與手作的溫度

除了自然景觀與海鮮美食,成功鎮還有濃厚的人文底蘊。歷史悠久的菅宮勝太郎宅邸,與旁邊的新港教會、眺港咖啡,見證了小鎮與新港發展的故事。若老闆有空,還會親自導覽三棟建築的歷史,讓人像翻閱一本鮮活的地方誌。


▲(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另一個不能錯過的是日式老屋改造的糕餅店福和成。這裡除了販售傳統糕點,還融入旗魚、柴魚、在地米等食材,創造出封仔餅、柴魚麻糬等獨特滋味。店內的 DIY 課程更能讓你親手製作麻糬、糕點,並在過程中理解米食文化的脈絡。

▲( 圖 / 主辦單位提供 )

成功鎮不只是旅遊景點,而是一段能讓你深呼吸、看見藍色層次、聽見原住民歌聲、嚐到海鮮鮮味、觸摸老屋溫度的旅程。當你離開時,會忍不住在心底默默許我還會再回來,繼續收藏更多屬於台東藍的記憶。

成功鎮公所:https://www.changkang.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