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台灣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8月16日 – 癌症希望基金會於8月13日舉辦「健康台灣 全球領航──精準啟動肺癌早篩早治新紀元」記者會,串聯全台多位肺癌防治專家,呼籲全面提升早期肺癌篩檢覆蓋率、精準診斷能力與早期治療可近性,確保病人確診後能及時銜接有效治療,助力達成 2030 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國家目標。

癌症希望基金會指出,台灣憑藉獨步全球的遠見積極推展肺癌防治政策,國健署自111年7月起,率先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導入公費LDCT肺癌篩檢,114年起再擴大篩檢對象,涵蓋更多高風險族群,以提升篩檢覆蓋率。政策推行3年已累積逾21萬人次接受篩檢,找出2,506宗肺癌個案,其中早期比例突破8成,晚期比例下降7倍。過去肺癌診斷以晚期比例最高,如今這項成果已翻轉過去肺癌初診段已晚期的困境。隨著早期肺癌病人比例持續攀升,癌症希望基金會昨 (13) 日舉辦「健康台灣 全球領航──精準啟動肺癌早篩早治新紀元」記者會,邀集國內頂尖肺癌防治權威齊聚,擘劃早期肺癌防治下一階段政策藍圖,超前部署早期肺癌治療策略,並串聯全台醫學中心多位肺癌治療專家,齊心響應肺癌早篩早治,目標以台灣防治成功經驗為國際樹立全新標竿。

IMG_6846.jpeg

癌症希望基金會強調,隨著早期確診人數增加,健保資源應前移至早期肺癌診斷與治療,包括基因檢測及針對高復發風險病人的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與死亡風險。臨床數據顯示,第 1B-3A 期患者術後接受標靶輔助治療,五年可望降低 10% 死亡率,對提升治癒率與減少社會醫療負擔至關重要。

超前部署!將健保資源逐步前移,聚焦早期肺癌輔助治療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志毅認為,欲提升肺癌防治成效須聚焦於早期,全面擴大早期篩檢覆蓋率、提升早期基因檢測及早期治療的可近性,確保病人確診後能及時銜接有效治療,進而改善預後並延長存活。而隨著早期肺癌發現比例持續提升,也帶動相應健保治療需求成長。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副院長黃明賢分析,晚期肺癌治療在健保資源挹注下,已明顯補齊趨於完善;但早期肺癌輔助治療尚未與國際治療指引充分接軌。建議政府擴大早期篩檢的同時,應同步優化早期肺癌的健保資源配置,彌補確診後銜接治療的缺口。

針對早期肺癌輔助治療的重要性,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王金洲指出,手術切除雖為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但必須結合積極的輔助治療策略和長期追蹤,方能有效降低復發與轉移風險,延長存活。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張文震也特別強調,呼應國家癌症治療三箭策略,肺癌防治政策必須確保「早期篩檢、精準診斷、早期治療」三大環節無縫接軌。健保體系應盡早規劃,及時關注並滿足早期肺癌病人的治療需求,讓篩檢、診斷、治療銜接完善,補齊這塊尚未完善的關鍵拼圖,才是真正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發揮篩檢投資的最大效益。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仁熙也建議,若能將健保資源重心前移至早期肺癌的診斷及治療,不僅提升治癒率,讓病人盡早回歸正常生活、重返職場,更有助減少後續重症治療、住院及長照等資源負擔,促進健保及整體社會醫療資源的永續發展。除了現行健保、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外,政府也應積極推動多元化的支付機制,例如共同負擔、第二層健保制度等,以提升早期肺癌治療的可近性。

基金會呼籲,政府在推動篩檢的同時,應同步優化早期治療的健保給付與資源配置,補齊篩檢、診斷與治療之間的銜接缺口,讓台灣成功模式持續領航國際肺癌防治。

串聯全台醫學中心多位肺癌治療專家,齊心響應肺癌早篩早治邁入新紀元 (依單位由北而南排序)

  • 台北榮總胸腔部部主任 陳育民
  • 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李岡遠
  •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黃俊耀
  • 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任 蔡鎮良
  •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 葉育雯
  •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暨肺癌團隊召集人 張晟瑜
  • 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任 楊宗穎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 夏德椿
  • 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林建中

Hashtag: #HOPEFoundation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新聞來源:media-outreach

以上新聞投稿內容由Media-outreach全權自負責任,若有涉及任何違反法令、違反本網站會員條款、有侵害第三人權益之虞,將一概由Media-outreach承擔法律及損害賠償之責任,與新頭條Thehubnews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