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信維/桃園報導
時序漸漸進入候鳥的遷徙季節,來桃園繁殖的夏候鳥小燕鷗或是家燕,也都陸續踏上歸途,又將是千里艱辛的漫漫回家路,野鳥學會把整個小燕鷗來台灣的歷程,都搬進大湳森林公園的自然生態教育基地,讓民眾免去舟車勞頓就近學習。
一面大牆就把小燕鷗來桃園的整個過程完整呈現,還有來自觀音大潭的海沙,及會刺人的濱海植物濱刺麥,小而美的呈現,讓民眾不用親臨保護區,就可以獲得滿滿的自然知識,而這也是自然生態教育基地最重要的任務。
志工們抓住每一個機會解說遠從澳洲來的小燕鷗生態,雖然民眾一時還未必能進入狀況,但還是很高興在這裡聽聞到這些有趣的生態故事。
透過一次次的佈展與培訓,值勤志工們的生活也起了微妙的變化。
大湳森林公園的自然生態教育基地開幕以來,已經分別舉辦過生態攝影展及鳥類救傷展覽,接下來第四季將把5月份寫生比賽的畫作公諸於世,透過創作者的手繪畫作一起佈展,延續環境教育從基地出發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