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寶嘉呼籲改革藥價支付制度。(圖/盛寶嘉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針對健保新制導致部分醫院縮減門診、延後非急迫手術、甚至偏好藥價差高藥品的現象,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盛寶嘉表達關切,並提出推動「三合一藥價支付制度」的建議,以解決醫療機構過度依賴藥價差來維持財務平衡的亂象。

▲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盛寶嘉。(圖/盛寶嘉提供)

盛寶嘉指出,近年來耳聞部分醫院為彌補財務虧損,常透過採購藥價差較大的藥品來取得額外盈餘。部分醫院甚至在診間電腦上以顏色標示藥價差,無形中引導醫師偏向開立利潤較高的藥品,這樣的作法不僅扭曲處方行為,更可能犧牲病患接受創新治療與高價特殊藥品的權益。

她表示,癌症用藥、基因治療藥物等價格昂貴但藥價差有限的藥品,經常在醫院總額制度下被排擠,恐影響病患存活與治療結果。為此,盛寶嘉呼籲健保署應積極監測醫院用藥行為與採購趨勢,並提供透明資訊供民眾查詢。

針對現行健保藥價制度所產生的藥價差問題,盛寶嘉強調,藥品價格應該回歸實際採購成本為基礎,建議健保署導入「三合一藥價支付制度」,將藥價分為三部分:採購成本、合理管理費與議價鼓勵金。此制度能提升藥品供應穩定性,並減少因藥價差導致的不當處方行為。他亦建議,政府可優先針對地板價藥品與關鍵醫療用藥進行試辦,以確保供應鏈韌性。

此外,盛寶嘉亦重申,健保署應全面落實健保法第七十五條所訂定的藥品定型化契約,並檢討現行契約金額門檻,避免因合約制度漏洞影響藥品供應效率。他指出,在全球藥品供應受地緣政治與關稅政策影響日益嚴峻之際,台灣的藥品支付制度若未及時調整,將進一步威脅藥品取得安全與醫療品質。

「我們支持健保署改善醫院營運點值與制度設計,但也期待政府正視藥品流通端的真實挑戰,建立公平且有韌性的用藥環境,保障病患權益不受制度扭曲所犧牲」,盛寶嘉強調。

「本文為專家基於專業經驗之觀點分享,不代表本媒體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