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二代論壇-跨越文化 開創未來》活動大合照。(圖/翻攝畫面)

記者陳立驌/綜合報導

新住民在台人口突破百萬,占全國近4%,其第二代逐步躍上職場與社會舞台,對台灣多元文化的融合與創新日益重要。台中市政府法制局與民政局,日前攜手壹元書院、高雄師範大學東南亞暨南亞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新住民二代論壇-跨越文化 開創未來》。論壇聚焦「文化傳承」與「創業就業」兩大主題,集結產官學專家與新住民代表共論共識,展現台灣社會向多元共融邁進的積極行動。

論壇中,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與高師大教授利亮時親臨致詞,表達對新住民議題的關注與支持。活動邀請金鐘獎入圍演員阮氏翠恆與廣播主持人阮氏貞,以自身生命經歷分享媒體如何形塑新住民形象。

▲論壇現場也透過多元文化市集,來自各國的新住民展出手作工藝、地方特色小吃與文化創作。(圖/翻攝畫面)

來自越南的阮氏翠恆,從影十餘年多扮演「越南新娘」角色,她不斷與導演溝通調整劇本設定,力求呈現新住民更真實多元的樣貌。「我們希望被看見的不只是外表,而是故事與聲音。」她也談及身為母親,如何幫助孩子認同自己的多重文化身分。

阮氏貞則強調,媒體是新住民「聲音的家園」,應不僅止於傳播工具,更要成為理解與陪伴的力量。從收音機到社群互動,她見證新住民節目由單向播放走向社群參與,呼籲政府建立永續的媒體支持機制。

論壇邀集各界專家提出行動方案。賽珍珠基金會榮譽董事長尤英夫指出,調查顯示約六成新移民女性曾感受異樣眼光,社會應以「理解、尊重、融合」為基本態度,避免將文化差異視為失禮。新聞局專門委員劉仲偉補充,市府積極推動多語影音製作、市集與短片活動,塑造新住民「文化創新者」的主體形象。

▲論壇現場也透過多元文化市集與藝術展演,演繹東南亞多元舞蹈與音樂之美。(圖/翻攝畫面)

從教育現場到文學創作,論壇展現新住民多樣的生命力。來自馬來西亞、任教於逢甲大學的梁金群講師以書寫記錄母親身影,揭露文化適應的困境與沉默。她曾在甄試中因口音遭質疑能力,她強調:「口音不是弱點,而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

創業面向中,葉麗玲老師的經歷令人感動。她從海巡署轉行學習烘焙,結合印尼文化開設親子甜點教室,鼓勵新住民二代發展個人品牌。陳妍蓁則透過推廣印尼舞蹈、語言教學與法院通譯,致力於語言與文化的傳承,她指出:「家庭語境的維持,需要每位成員共同參與。」

論壇現場也透過多元文化市集與藝術展演展現文化交融的實踐成果。「春天陶笛隊」與「印證幸福舞團」、「蒲公英舞劇團」輪番上陣,演繹東南亞多元舞蹈與音樂之美。來自各國的新住民展出手作工藝、地方特色小吃與文化創作,如印尼辣椒醬、法式肉桂捲、藍染手作與珠寶鑑定展示,拉近市民與新住民文化的距離。

▲「新住民論壇」聚焦文化傳承與創業潛力。(圖/翻攝畫面)

在「求職與職場」專場中,副秘書長張大春與新住民專家進行深度對話,他強調:「唯有打造友善的教育與就業環境,新住民與新二代才能安心發展所長,為台灣注入新動能。」

論壇壓軸為壹元書院院長賴慕芬分享,其長年投入新住民文化教育與藝術行動,今年與國美館、台中YMCA共同籌辦的《八方藝術節》即展現多元文化共融願景。現場同步展出新住民藝術創作,包括新加坡藝術家黃意會、美籍藝術家畢森德夫婦,以及來自越南、荷蘭、埃及的新住民創作者,以藝術形式回應身分與文化記憶。

法制局局長李善植在總結時表示,這場論壇不僅是政策對話,更是一次深層文化交會的展演。「從故事到創業,從聲音到畫布,新住民是台灣最具潛力的文化資產。我們應持續搭建平台,讓多元真正成為台灣的日常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