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蘇清泉帶領團隊前往屏東山區,實地勘查現場情況。(圖/蘇清泉辦公室提供)

記者陳立驌/屏東報導

受到西南氣流強烈影響,屏東縣山區連日豪雨不斷,氣象署觀測資料顯示,霧臺鄉神山村與三地門鄉德文村累計降雨量驚人,神山降雨已達2346毫米,德文村則為2317毫米,雙雙突破2009年莫拉克風災期間的雨量紀錄。立法委員蘇清泉今(4)日呼籲,行政院應將屏東縣納入《丹娜絲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補助範圍,以利統整救災資源,協助災後重建。

蘇清泉指出,雖然丹娜絲颱風本身並未對屏東造成嚴重災害,但隨後襲來的西南氣流才是災情主因。山區到平地一片汪洋,出現停電、停水、道路中斷、土石流及大規模農損等災情。霧台神山和三地門德文村三日累積雨量分別高達1113毫米和1052毫米,居全台第一和第三,顯示屏東實質災損已極為嚴重。

▲蘇清泉憂心,雨量超過莫拉克風災紀錄,未來山區仍可能因涵水過多引發更多土石流及地質災害。(圖/蘇清泉辦公室提供)

蘇清泉強調,雨量超過莫拉克風災紀錄,顯示目前災情已具歷史性意義,未來山區仍可能因涵水過多引發更多土石流及地質災害。行政院日前雖已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升級為一級開設,並擬將雲林、嘉義、台南等地納入特別條例補助範圍,但屏東同樣面臨嚴重災情,不應被排除在外。

高樹鄉作為屏東平地鄉鎮,平均海拔僅約83公尺,近年來卻屢屢因降雨成災,此次更因排洪不及導致鳳梨田大面積浸水。蘇清泉批評,水利主管單位與地方政府應檢討河道淤積未及時疏濬的責任。他並主張,針對農業災損應改採「按面積補助」機制,簡化程序,讓農民無需耗時奔波於公文往返之中,盡早重建生計。

▲蘇清泉指出因排洪不及導致農田大面積浸水,水利主管單位與地方政府應檢討河道淤積未及時疏濬的責任。(圖/蘇清泉辦公室提供)

回顧2009年莫拉克風災,屏東霧臺曾因伊拉橋沖毀而成為孤島,最終依《莫拉克風災重建特別條例》興建「霧台谷川大橋」,耗時四年於2013年完工通車。蘇清泉認為,如今災情重演,政府不應忽視屏東的需要。

他表示,已正式函請內政部、交通部、環境部、經濟部、農業部、衛福部與原民會等相關部會啟動協調與支援機制,並承諾將持續在國會監督救災作為,確保屏東鄉親能早日脫離災害陰影,重建安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