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李懷仁(右)主持布達典禮,新任館長顏名宏(左)接下《釋迦出山》銅像,象徵肩負起未來館務營運重責大任。(圖/高美館提供)

記者陳立驌/高雄報導

高雄市立美術館今(1)日舉行新任館長布達典禮,正式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教授顏名宏接任第六任館長。典禮於高美館舉行,高雄市副市長李懷仁親自主持,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周雅菁、市議員簡煥宗、文化局長王文翠及歷任館長黃才郎、謝佩霓、李玉玲等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象徵高美館邁向新階段的重要時刻。

在儀式中,顏名宏自副市長手中接過象徵館務重責的黃土水《釋迦出山》銅像(複刻),宣示承擔領航責任,推動高雄藝術進一步與城市、生活與國際對話。他提出「地域文化特質、美學扎根生活、藝術教育攜手、文化國際接軌」四大策略,期許將高美館打造成「根植在地、鏈結亞太、推動南島文化對話」的城市文化節點。

副市長李懷仁致詞表示,高美館是南臺灣首座現當代美術館,也是全台首間改制為行政法人的美術館,不僅肩負策展任務,更承擔推動城市美學與生活文化的責任。隨著高雄在經濟產業與文化建設上的全面轉型,包括輕軌成圓串連美術館、內惟藝術中心、駁二藝術特區、市圖總館與流行音樂中心等文化節點,顯見藝術已逐步進入城市日常。李懷仁也感謝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借將,對顏名宏充滿期待,相信其在公共美學、藝術教育與社區營造上的實踐經驗,將為高美館注入全新能量。

 ▲左起:高雄市議員簡煥宗、高市府文化局局長王文翠、高美館新任館長顏名宏、副市長李懷仁、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監事郭瑞坤。(圖/高美館提供)

顏名宏指出,當代美術館的任務已超越典藏與展覽,進入一個與城市共振、社會對話、文化連結的新階段。他強調,未來將從四大策略著手推動:首先是「地域文化特質」,讓高雄歷史與文化在展演中轉化為有感的藝術語言;其次是「美學扎根生活」,讓美術館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擴散至市民日常與公共空間;第三是「藝術教育攜手」,深化與學校及社群合作,培育新一代文化行動者;最後則是「文化國際接軌」,透過南島與亞太文化節點的策略佈局,強化與世界的文化交流。

他也進一步指出,高雄作為海港城市,擁有連結東亞與南島文化的地理與歷史優勢,是藝術跨域發展的重要樞紐。他期許透過多節點策展、駐地創作與區域合作,將高美館打造為台灣唯一港灣型美術館,成為具創造力與行動力的國際文化鏈結據點。

「美術館的治理是一種創造性的文化實踐,它應同時承擔城市的歷史責任與面向世界的文化想像。」顏名宏強調。他引用德國「Kunst und öffentlichen Raum」(藝術與公共空間)的概念,倡議藝術不應僅侷限於展覽空間,而要深耕社區、融入日常,轉化為全民可參與、可共享的文化經驗。他希望透過強化公共參與與具象空間語言,讓藝術從高牆內走向城市節奏,成為市民生活中自然流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