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強調疫苗能有效預防。(圖/郭綜合醫院提供)

記者黃文博/台南報導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由呼吸道或接觸傳染,在原發性(幼童)時感染稱為水痘,在晚期復發稱帶狀皰疹,民間俗稱皮蛇,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表示,水痘在青春期前,有>90%的兒童都感染過,經血液傳播,特徵為全身性搔癢的紅疹,由斑塊進展為丘疹和水疱,然後結痂;但此病毒終生存在感覺和自主神經節中,如遇到某些情況,如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癌症、生理上外傷、年長以及許多慢性疾病等,都容易復發。

李主任強調,帶狀皰疹復發是會危及性命,在新冠疫苗注射後,也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一、帶狀皰疹病毒眼症:有4-20%的帶狀泡疹患者會產生病毒眼症,常見症狀有結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神經性病變、視網膜炎,病毒沿著三叉神經(第五對腦神經)在進入眼睛分枝,存在失明風險,在免疫失調和年長者(>50歲)的發生率較高,同時也會增加中風的比率(1.3-4倍)。

二、血管炎:中樞神經動脈發炎、血管壁增厚和水腫,發生率不高,然一旦發生會有人格改變、意識混淆、頭痛、噁心、走路不穩等現象,在年長者(>75歲)居多,同時易誘發中風和四肢癱瘓。

三、皰疹後神經痛:皰疹會影響神經或經由神經傳播病毒,所以皮膚疼痛常維持2-4週,如超過4週稱皰疹後神經疼痛,痛的程度十分嚴重,呈急性疼痛,發生率在10-18%

四、急性大腸假性阻塞:又名奧格維氏症候群(Ogilvie syndrome),在臨床上的表現為腸阻塞,與腸子機械性阻塞混淆,但在大腸鏡檢查正常,發生率低,男性高於女性,平均發生年齡在61歲。

五、增加癌症發生率:根據報告帶狀皰疹會增加42%全部癌症的風險,其中以血癌的83%最高;在台灣則以肺癌風險最多。

六、復發性皰疹:凡年長、癌症、化學治療後、免疫不全或抑制、糖尿病、風濕性疾病等患者,會提高帶狀皰疹的復發率。

七、新冠肺炎:在新冠肺炎患者也會增加43%罹患帶狀皰疹的發生率。此外,帶狀皰疹患者如注射新冠疫苗,也可能加重帶狀皰疹的症狀。

八、雷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又名拉姆齊亨特綜合症,發生率<1%,病毒主要侵犯臉神經(第7對腦神經),造成聽力受損、耳鳴、臉痛、眩暈、眼歪嘴斜、耳朵痛;如病毒侵犯舌咽神經(第9腦神經)和迷走神經(第10腦神經),會產生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甚至心臟病。

九、其它:如全身性帶狀皰疹、皮膚蟹足腫、皮膚囊腫、單側腹部假性疝氣(單側腹部突起;可能因腹肌麻痺產生)等。

李主任指出,帶狀泡疹的預防和降低發病的嚴重性,主要靠注射疫苗。現階段的疫苗以重組皰疹疫苗(商名為欣剋疹,Shingrix)為主,乃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中的外殼蛋白(即糖蛋白E)所製成,其預防帶狀皰疹的效果和降低皰疹後的疼痛率,分別為97.2%和91.2%,保護時間≧10年(研究至10年),凡有免疫不全者皆可使用,但孕婦則不宜。

在>50歲、有糖尿病、風濕免疫疾病、癌症、免疫不全、壓力大、曾有臉部或嚴重帶狀皰疹者等高風險族群,李主任建議施打帶狀皰疹疫苗來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