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振道/記者 林彥斌/新竹報導
日式老屋古色古香,多年的歷史意義與外觀,讓這些老屋在都市水泥叢林中,格外與眾不同。新竹市建城歷史悠久,市區內有許多文史建築,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局統計,包含整修與未整修的,單就日式老屋宿舍的部分,市區內有多達25棟,以新竹市的城市規模來看,老屋數量十分可觀。
或許你也會好奇,為什麼這些老屋會具有文史價值,文化局說明,50年以上的老屋就可以提報文資審議,但這只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老屋本身結構以及歷史背景,必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意義,才可能通過專家學者的審查,被指定為文化資產。
整個鐵皮圍牆包圍起來的範圍,就是新竹市目前正在整修中的歷史建築,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但你可能不知道,想要整修一棟日式建築,他要耗費的時間、精神與成本相當昂貴,單就數年前的辛志平校長故居來看,當時一棟就要三、四千萬,考量到現在缺工缺料、物價上漲的情形,費用只會更高。
修復完成以後,後續經營管理與活化,也是一個大問題,如果要文化局自營,一切水電、保險、保全還有策展費用都要錢,一年大約需要四百萬,如果OT委外,像是辛志平校長故居一樣,就有機會增加商業價值,降低維護歷史建築以及營運的成本。
歷史不能被忘記也不能被抹去,保留歷史建築,也是讓這座城市的故事被保留下來,雖然需要耗上許多金錢跟時間成本,但以文史角度來看,這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