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圍福海宮輔信王公聖誕千秋大典,現場最年輕的抬轎者搖起神轎有模有樣。(圖/陳信維攝)

記者陳信維/桃園報導

竹圍福海宮在清明連假迎來一年一度的盛事—輔信王公聖誕千秋大典!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飛輦轎、過金火』儀式再度登場,吸引了大量信眾和遊客前來朝聖。這項市定民俗不僅展現了地方信仰的力量,更是桃園重要的文化資產。

起飛不易,降落更是技術,飛輦轎是福海宮特有的傳統儀式,由四位抬轎者肩負神轎,在廟前進行高難度的擺動動作,創造出離心力,象徵驅邪避凶、祈求平安。這項技藝需要極高的默契與體力,是對抬轎者的一大考驗,並不是每座神轎都能飛起來。

而另一項重頭戲—過金火儀式,更是整場活動的高潮!神轎穿越火堆象徵淨化與庇佑,抬轎人員必須赤腳通過熊熊烈火,在煙霧迷漫中找對方向,現場信眾無不屏息凝神,祈求輔信王公保佑平安順遂。這項儀式已經傳承超過百年,是地方居民心中最重要的宗教盛事,為了讓信眾有參與感,過金火開放民眾參加,但有三項限制。

相較於飛輦轎,過金火危險性較高,因此一切依照輔信王公指示,從金紙的擺放位置,王公符令,一切待王公爺確認後,才開啟一連串的過火儀式,庇佑活動順利,人員平安。

今年是竹圍福海宮創建175年,因航空城的關係暫厝蘆竹,明年福海宮也將進行重建計畫,希望為大家提供更好的信仰空間。

竹圍福海宮的『飛輦轎、過金火』不僅是地方宗教的重要象徵,更是桃園市政府第一個通過的無形文化資產,透過這些傳統儀式,我們看見了歷史與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延續,也感受到地方居民對信仰的深厚情感與支持。